卖家还没发货,买家秀就已经52个赞了,这种套路美国人肯定是没见过。
我曾经一度认为,不下载拼多多是保持生活尊严的底线,这个底线破灭于那条帮朋友砍价后 “还差0.01元就可以提现800元” 的消息,以当时的逻辑实在想不出有比0.01元还小的单位,兴奋的转发了10几个朋友助力后,结果一晚上,依然还剩0.01元。。。
电商这个巨大的市场红利,在今天,已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毛孔,日益强大的中国制造与自主品牌,伴随着与各路电商人的套路,内卷等在国内已经被玩得炉火纯青的招式,在疫情的裹挟下以雷霆之势向全球输出。
跨境围城
理论上电商的本质是流量和转化率,底层逻辑是产品越好系统越扶持。产品越普通,系统越逼你花高价推广。但似乎时代予以中国跨境电商最好的礼物是产能过剩,也就是说做跨境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跟卖,而且卖都是那些高度同质化,很普通的产品。
按照国内电商的逻辑,为了排名,这时候刷单呀,要好评,返现等这些平常的手法该上场了,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在国内稀松平常的玩法,让今年跨境电商的一些大卖们这大半年过得很是纠结。
差不多从4月底,亚马逊就以部分卖家刷单评论造假、用礼品卡操控评论为由,对中国卖家发起了史无前例的封店封品牌行动。大约有至少5万卖家店铺资金被冻结,大量库存要从亚马逊仓库移走,账号解封遥遥无期。
号称 “坂田五虎”和“华南城四少” 险些被团灭——蓝思、泽汇、傲基、有棵树等跨境电商,被封杀店铺数百家,数十过百亿的营收分分钟不保。
这场封杀在今年的7月和8月达到了高潮。撑起国内跨境电商半壁江山的深圳,在这一轮封店中损失最为惨重。
为了活下去,“亚马逊三杰” 之一的帕拓逊大幅降薪。从8月6日起让技术岗进入半年停工期,第一个月发80%工资,其余每月按深圳最低工资(2200元)的80%支付。有棵树母公司天泽信息在公告披露,资金被亚马逊冻结1.3亿元,在职员工人数从今年1月的2800人下降到目前1400人,其中主管级别离职280人。
让很多正想往跨境电商这个大红利市场跃跃欲试的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过去在政策激励、疫情催化急剧发展的行业,但从“深圳湾一号的房子都被做那些90后做亚马逊的买走了”,到如今饭碗都保不住,才过去半年而已。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短时间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境遇。
曾经工具行业的“跨境一哥” 深圳傲基的主品牌TACKLIFE,在亚马逊全部下线,被迫转战Walmart.com和自建站,深圳通拓的METERK等品牌也是殊路同归。当然,傲基也并不是把宝全押在TACKLIFE一个品牌上,他的品牌矩阵里其他品牌如POPOMAN, TECCPO,APEXFORGE , 等目前都还是表现比较稳健。
但实事求是的说,早期的TACKLIFE在行业内还是逼格满满,很多做法还是很超前的,至少给所有工具同行打了一个很好的跨境电商样,特别是在产品的细节与品质的打磨上,还是花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事的,包括供应链的选择,产品的定位,投入的模具,自主的一些设计等等, TACKLIFE的工具能起来倒也绝非是靠简单的市场红利或者一些我们认为的操作手法,猜测可能后期主要受资本对利润的裹挟,只能不停的扩大他的收益,走上了一条封店的路。但是也得益于他当年在Black&Deck挖的团队搭建的产品体系,即使今天想再造一个TACKLIFE也绝非易事,后期上线的品牌也大都是在走或者模仿TACKLIFE曾经走过的路。
封店潮的背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是违规运营正受封店封品牌的煎熬卖家,以及这些封店卖家后面的供应商。喜的是一大批合规合法经营的,又在用心做产品的卖家。没有了寡头的垄断,迎来了曙光。
工具跨境电商现状
过去十几年,跨境出海行业的蒸蒸日上,离不开中国强大制造业、完备供应链以及人口红利的支撑。但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是乱象丛生、野蛮生长的阶段。
不要质疑时代的趋势,当平台监管趋严,正是行业加速分化的时机。具备自有品牌的优质卖家,将具有更强的壁垒和盈利能力,由于“钻空子”越来越难,新卖家突围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这次亚马逊的封店,为中国卖家提供了一个审视跨境电商的契机。如果封店潮能成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催化剂,从长远来看,也算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深圳系工具品牌在亚马逊部分阵亡后,以长三角系的跨境工具品牌正在崛起,
宁波明磊的 HYCHIKA ,
宁波杰艾的 DEKO,
杭州巨星的 WORKPRO,
DURATECH,
杭州希孟的 Hi-Spec
APOLLO ,
永康奇磨的 KIMO
金华开创的 G LAXIA
金华奥特的 AOBEN
上海士商的 Landworks
江苏天工的 COMOWARE
青岛易购的 AIRAJ
永康德世的 Berserker,
金华普莱得的 PRULDE
以及工具老牌的常州格力博的 Grenworks,
苏州宝时得的WORX,
南京泉峰的EGO,
HAMMERHEAD,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并不能直接把亚马逊与跨境电商划上等号,虽然亚马逊很大程度代表了跨境电商,但是也只是在北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流量较大而已,电商还有非常广阔的全球市场,其红利期刚刚开始;
如东南亚的俩大电商巨头,LAZADA, SHOPEE,
韩国最大的电商,coupang,
日本最大的电商并不是亚马逊,而是乐天 Rakuten,
土耳其最大的电商,trendyol,
巴西和拉美最大的电商:Mercado Livre
在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占有率第一来自中国的 ,速卖通 AliExpress
在澳洲等国占有率第一的传统跨境老牌电商,eBAY ,
工具人的历史使命
如果说老一代外贸人完成了世界商品中国造的伟大进程,那么新外贸人的历史使命就是世界品牌中国造。
以下来自于宁波卓菩施卜公司(Dropship)合伙人,Steven 王锦涛 在6月24号“工具严选-2021精英局” 的现场发言稿原件;
卓菩施卜(Dropship)还给亚马逊 Aamzon官方品牌Amazonbasic品牌提供服务,成立仅3年就成功突破多个类目,营业额数千万美金,为工具行业,跨境领域后起之秀里的佼佼者。
发言纯干货,我们借此机会进行重温,谆谆之言,籍以此希望能给予广大工具行业从业者看清楚当下的形势,有所启发,对未来的趋势与产品开发方向有所判断,
以下为发言稿全文:
我们是一家定位服务跨境电商的公司,公司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是:
1,给全球各大电商平台的官方品牌以及三方卖家供货,提供从产品一直到营销端各个环节的服务目前已经跟各大国外电商平台建立了深度的合作 还有欧美的三方卖家建立了深度的合作 还在迅速拓展中。
2,我们自营品牌的开店模式,坚持深耕我们自己最熟知的类目进行产品开发,资源整合。我们的类目主要是:工具/汽车用品/户外/运动健身/宠物用品,这五大类目。
这两个板块的发展都依赖于我们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因为跨境电商竞争到最后就是拼供应链和资本,别的因素影响已经不大了,我们非常需要优质的跟我们理念一致的供应商,可以一起成长,一起发展。
关于跨境电商行业背景梳理以及近期诸多变化
第一部分,跨境电商的兴起。
跨境电商从2010年开始兴起,到2015年达到一波小高潮,第三方卖家开始大量进入,特别是以深圳地区为代表的卖家疯狂涌入,短短几年时间就把亚马逊整个平台所有的类目都几乎填充齐全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市场直接对接了中国这个超级完整的供应链,简直是天作之合。
每年跨境电商行业都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大卖以及各种财富神话。确实相对于传统2B的外贸模式而言,新的2C的模式从各个维度都提升了. 特别是信息的壁垒被完全打破,
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之前我们产品经理想要了解市场信息是比较难的,包括全球市场上的优质的产品信息等等。但是有了跨境电商这个通道之后这些都不是事儿了,只要你想,你就能了解到全网的所有信息。
第二部分,现在的工具行业的外贸已经进阶到了3.0时代,
工具出口 1.0 时代是国外的品牌商,进口商的天下 ,他们垄断了渠道这个最为主要的关键因素,
而2.0时代是商超等买手绕开这些进口商直接在中国设采购办对接中国的外贸公司或者工厂,但也是这段时间国外的商超互相之间也已经开始搏杀,陷入了我们现在说的比较多的内卷当中。
直到跨境电商这种模式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所有的产品壁垒,一家好的电商公司如果有资本的加持,可以说已经能做到不限类目的去拓展自己的生意,而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一进程中。
当然,商业发展的初期,基本上乱象当然也是非常多的,毕竟欧美市场不同于我们国内市场。法律法规等等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把我们国内电商的那一套直接搬过去,直接搬的公司现在不管他做的多大,也都会非常痛苦。
这两年内我们会见证了太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的倒闭,特别是今年亚马逊的动作很大,深圳的那些年销售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的公司突然就被封品牌封店铺,直接的后果就是倒闭或者苟延残喘,大部分公司都不可能像华为那样做长期的规划,做备胎计划等等,
这个行业太年轻了,钱太好赚了。
当然,导致封店,封品牌的情况的出现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还是上面说的不能直接把国内的玩法搬过去,这个风险太大了,反过来那些专注于产品的公司,反而收益良多,比如充电宝行业的天花板 ANKER 等
关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基本生存法则以及典型的公司策略。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短短十几年时间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最典型的为以下三种:
一,全类目铺货模式,—这种模式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但是很考验资本,资本非常强的公司可以做 。
二,选择几个有自身优势供应链的类目采取精铺的模式,—目前的大卖家(年销售额在10亿RMB以上)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三,深耕某一个或两个类目,做产品差异化,做整体产品方案配合精准营销的模式—— 这也是我们最希望大家去发展的模式,属于垂直化,品牌化的模式。但是对公司的要求非常高,要有非常优质的供应链和产品开发能力,对资本的要求相对较弱这种模式我个人认为才是这个跨境电商业态最有前途的未来。
关于工具行业的机遇与定位。
跨境电商发展前期基本是做高利润,高周转的类目,
消费电子类目,母婴用品类目,智能穿戴以及周边类目,衣服鞋帽这种高周转类目。家用杂货类目,办公用品,美妆类目,个人护理以及健康类目这些是最早开始的,后面慢慢拓展到 ,户外类目 ,厨卫类目 ,工具以及家装建材类目, 运动健身类目 宠物用品类目。
其中工具类目是在2018年之后才开始真正的起来,由于很多线下知名品牌的进驻把整个平台的数据都拉起来了,
比如最早进入的STANLEY,
DeWALT
IRWIN
Crescent
GEARWRENCH
CRAFTSMAN
等。。。
都是在2018-2019年的时候大量进驻亚马逊的,国内的工具大卖深圳傲基也是在2017年之后才真正起来的。当然最近深陷被封品牌的痛苦之中,杭州巨星集团旗下的自营品牌 workpro也是表现非常抢眼。这些传统的线下品牌搬到线上来销售造成的结果是给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同时培养了消费者的习惯。
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接下来的机会,因为这些欧美传统的线下品牌本身就是自带流量,无非是把线下在卖的产品直接搬到线上,降低了运营的成本所以取得了成功。
也就是说产品端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还是按照线下的思维在做产品。而真正的潜力其实是用线上销售的思维来开发符合电商模式的产品。类似小米可以把所有的产品重新做一遍 ,产品还是那些产品 只是开发的思维变了,而整个产品就会变得非常不一样。
我们碰到非常多的案例,特别是近两年很多产品其实都是纯电商公司开发,并且带火的,然后反向传导到线下销售去。这样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 这里产生了大量的机会 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了。
关于工具行业生产工厂的机会需要做出的调整
这俩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工具行业几乎是家家工厂都是来不及交货,有些夸张的订单直接排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可以说是让人喜忧参半。更不用说海运费的暴涨,接近十倍的涨幅,还没有柜子。很多货做好放在工厂是发不出去,这个也会直接影响工厂的现金流以及场地等等诸多方面,自己做工厂或者做贸易的都能深刻的体会到。
有忧患意识的公司应该已经在调整业务模式和公司的方向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持续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是需要老板们作出痛苦的选择的。但也是因为这样的节点上更能暴露出问题,让大家不至于被温水煮青蛙。
跨境电商为所有的工厂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不去做是肯定逆趋势的。我们怎么利用这个时代的趋势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和公司战略很重要。找到之后能潜心做下去,积累下去,就有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不可替代的公司。也只有变得不可替代才能支持你公司高质量的发展。价值往往也体现在这里。
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一,把数据的重要性提高,决策都要基于数据。数据调取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要加强 不管是自己做还是让别人帮忙做这个都要作为重中之重。
二,调整生产周期,电商模式之下考验的就是供应链能力。如果能做到不断货或者少断货的话那成功的概率又能提升很多。不能按照传统外贸的思维来做,一旦发现一个产品销售表现不错就要开始备足够的库存来应对,不然就不要开始。
三,公司内部要建立懂数据,懂开发的产品经理团队。并且把这样的团队激励放在公司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团队最好选择有供应链采购经验的人来做。
做对的事,做时间的朋友
总的来说,我们中国人造出了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电商企业群,把产品甚至经营模式输出到全世界。中国互联网经过近二十年的迅猛增长,加上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全类别的制造业,与时俱进的物流速度,覆盖全境的4G输出网络,大有形成对全球电商的降维打击之势.
在这背后,离不开每个在生产线上挥汗劳作的工人、在仓库里辛苦拣货发货的商家、一直在路上出差劳碌开发产品的产品经理、在格子间彻夜不眠的程序员与设计师们,中国电商的奇迹,是他们创造的,也是其他国家学不来的。
我们还是用工具跨境电商新秀,上海航木的产品开发总监 David 那句经典的话来结束本文 ,
Make “Made in china” Great Again ! 这是我辈肩上的责任。